Search

嘉慶、道光御題梅石觀生圖拓本冊
出版時間:清道光年間拓本
裝幀:線裝拓本1冊
  • Share this:

嘉慶、道光御題梅石觀生圖拓本冊
出版時間:清道光年間拓本
裝幀:線裝拓本1冊
尺寸:44 ×39cm

此部《御題梅石觀生圖》為罕見流傳的畫像拓本冊,畫中描寫一名高士趺坐於水岸之畔,山石旁有一株盛開的梅樹。畫中高士廣額豐頤,儀表堂堂,其後又有皇子御題,顯然來頭不小,原來畫中主人翁乃是清代乾隆、嘉慶兩朝的名臣朱珪(1731~1806),此圖為畫家繆丙泰於乾隆55年(1790)為其寫照(人像)、黃鉞(1750~1841)補圖(梅樹、山石),由其後題跋可知,此帖應為道光25年(1845)以後所拓製。

畫後附有幾位皇子、皇孫以及劉墉(1719~1805)、洪亮吉(1746~1809)、阮元(1764~1849)等名臣題跋。值得注意的是,眾多題跋中只有「皇十五子」與「皇次孫」題詩的頁面四邊環飾雲龍圖案,顯然是要特別彰顯出他們與眾不同的身分與地位,原來「皇十五子」、「皇次孫」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顒琰(本名永琰)與道光皇帝旻寧(本名綿寧)。此詩為嘉慶皇帝仍居青宮(古時太子居東宮,東方屬木,為青色,故稱太子所居為青宮)時題贈給自己的老師。

朱珪,字石君,順天府大興縣(今北京市)人,官至體仁閣大學士,歷仕乾嘉兩朝,是嘉慶為皇子時在上書房讀書「侍講讀」的帝師,日後成為深受倚重的親信重臣。乾隆以太上皇在位多年,於嘉慶4年(1799)正月去世後,嘉慶皇帝迅召當時在外的朱珪返京,命直南書房,管戶部三庫,加太子少保,賜第西華門外,不久後更任用其為上書房總師傅,調戶部尚書,對其恩寵信任有加。

與朱珪同朝為官的彭元瑞(1731~1803)在畫後的〈御題梅石觀生圖記〉,記載了青宮御題、朱珪敬裝藏於家的經過。值得一提的是,文中有云:「自古人臣遭際,賜御書者夥矣,而青宮寶墨未之多見」,並引用乾隆「潛龍勿用之義」力闢宋仁宗為太子時賜書張士遜(964~1049)所言「寅亮天地弼予一人」之大謬不當,以見嘉慶御詩「蘊道深遠、措語和平」,又言「徵我朝家法之善」等語,頗堪玩味。若熟悉中國宮廷歷史,當可知「青宮賜臣寶墨」確實不多見,然其背後原因亦使人「細思恐極」。歷來皇位繼承人或所謂「接班人」於改朝換代之際,涉及最高權力鬥爭,往往諱莫如深。「接班人」無論上位或失勢,本人與從屬近臣輕則以片言隻語而賈禍,重則因牽涉黨爭而獲罪,尤以清代康雍乾三朝皇權至上,唯「朕」獨尊,又有康熙一朝廢黜太子、九王奪嫡的前車之鑑,臣子之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,可想而知矣。

此冊不僅為清代重大史實見證,更集兩位皇帝御題、多位顯宦書法手跡於一冊,其中諸位皇子和官員的詩文墨跡更十分少見,極富史料文獻與藝術價值,其稀見珍貴,識者可知也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台灣有什麼?1980年代,台灣錢淹腳目,台灣「樹小牆新畫不古」,台灣人四處點鈔搜購深藏…… 30年河東之後,台灣樹大了,牆舊了,畫已古舊,錢流改道西去,台灣還剩下什麼? 「價格」跌落之後,「價值」漸漸顯現。台灣小而美,小是我故意的;美是多元豐饒所造就。 島嶼這樣,閱讀這樣,藏書也是這樣。別人藏的是價格,我們藏的是價值;別人要的是千山萬壑,我們求的是春風似友。 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,藝術的實體,文化的微物,書籍自有其迷人魅力,藏書文化的積累,紙本書的慧命延續,此正當此時。 春風似友冊為媒。人間猶有未讀書。
古籍·展覽·拍賣
View all posts